一竞技(ONE)官方网站
邮箱:https://www.dalql.com
手机:18698055605
电话:028-55925994
地址:一竞技有限公司
兰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植根于国人的精神世界。因而,兼具观赏与文化内涵的兰花,不仅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更凭借多元的产业融合,不断创造出显著的经济价值。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一竞技官网位于大别山腹地、一竞技官网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明显的季风气候带来丰沛的雨水,十分适宜兰花种植。近年来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新县不断致力于推动兰文化产业园建设,建成集兰花优培、旅游观光、特色农业、民宿、乡村旅游、帮扶就业于一体的兰文化产业园区,不断发展乡村特色农业,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来到新县新集镇代咀村时,产业园负责人王利正忙着给兰花“分家”,大约每年春季,兰花会在开花之后发出新芽,准备分蘖繁殖新的兰花。要想兰花分株顺利、生长茁壮,不仅种植密度得把握好,剪切的位置也很重要,因此十分考量剪枝人的技术。王利一边操作,一边向农户介绍要点,“这些黑根、烂根要剪掉,根凑得太近会影响芽的生长,一定要慢慢地找准根节点,轻轻一剪,这样就可以一分为二了。”
新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低山丘陵地形占全县总面积的80%,一直以来以板栗、油茶、杉树为主导产业,经济效益并不高。为发展多元化特色农业、探索新的农业产业增长点,新县开始通过企业引领规划建设农业园区。2016年,景弘国兰花卉有限公司在代咀村占地200亩,并以兰花为主导产业,建成2座自动化温控兰棚,完成民宿、果园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新县兰文化产业园。
在王利的记忆中,以前家乡的山头,漫山遍野都是野生兰花,但他一直不以为意,直到他退役后去韩国留学,接触到兰花文化,才第一次了解到兰花的经济价值,“一株名贵的兰花能卖到几十万,简直就是个‘金钱草’!”因此,从一个兰花“小白”开始,王利全面地学习兰花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栽培技术,一头扎到了兰花世界中。
在学习中,王利慢慢地对兰文化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我觉得爱兰这件事不应该只是文人墨客的专属,还应该是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只有生活富裕了,才有种兰养兰的闲情逸致。”因此,在产业园对外销售的兰花产品中,既有对标高端市场的稀有品种,也有30元左右的低价品种,让更多的老百姓都种上兰花。正是由于销售范围的扩大,依托新县大别山兰花协会,产业园2023年销售收入达360万元。
因此,为了培育出更多普通大众喜爱和接受的品种,2024年,公司申请提交了中国新县大别山兰花地理标志,在国内原有兰花品种的基础上,着重打造本土品牌,特别是春兰、蕙兰,加强原产地品种的择优、培优,目前已有基础性种苗30万株,国兰七大品种,60多个系列的兰花,形成品种齐全的兰花繁育基地。
春日的暖阳倾洒而下,樱花盛开在道路两旁,池塘中的白鹅轻拂水波,池边梨花、桃花也已迫不及待探出花苞。置身这一幅“乡村春景图”中,听远处的鸟鸣,闻清幽的兰香,身心都得以放松下来。
王利的手机时不时响起,“不好意思,这周没有空房间了,您可以下周提前预订。”从2019年开始,产业园开始在兰花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将农业种植、文化体验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目前已建成了民宿14间,并打造了兰舍、梅花园、垂钓平台、农心乐园等多个观景点。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不少新县本地和周边的游客纷纷来产业园观赏兰花、体验乡村生活,为产业园带来不少收益。
此外,产业园还积极开展以兰花为主题的研学体验活动,与大中小学合作,大概每年能够接待4000多人。“我们会派专人讲解兰花文化,向游客普及兰花的生长习性、品种分类等知识,学生们还可以现场体验兰花栽植过程,近距离感受兰花种植的魅力。”王利说。
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园建设以来,对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更重要的是,可实现新县旅游产业结构多元化,丰富乡村旅游产业内容。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大树底下好乘凉,借助新县的红色旅游资源,我们吸引了很多外来的游客。”王利说。随着产业园旅游体验项目的开设,兰花也成为旅游纪念品和“新县特产”,“来这儿旅游的游客,临走时大多都会买上一两盆兰花,不仅提高了兰花的销售量,而且游客一多,还带动了附近农户茶油、蜂蜜等特产的销售量,一举两得。”
代咀村村民田德秀今年61岁,已经在产业园干了7、8年。“这两天比较忙,要分株、换土等,但平时只要做好日常管理就行。”田德秀介绍,以前在外边打工,累死累活一年攒不下多少钱,现在在产业园务工,一年能挣将近七八千,还能在家照顾孩子,很是方便。
2018年以来,园区积极发挥景弘国兰市级龙头企业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支持农业生产,带动农民种植兰花。据了解,代咀村、冲田洼村180户农户可以通过在产业园入股、土地流转和务工方式实现收益。入股新县鸿升惠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大约能享受年均500元的分红。其次,村民们可以实现就近就业,分盆与销售季节,基地有临时工近50人,人均每天劳务费约100~200元。
除了在基地规模种植兰花,王利介绍,公司还会发放给农户兰花种苗,对其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后,农户养成的兰花盆栽再通过公司的渠道销售。“分散种植不仅可以帮园区省去一些管理成本,又给农户创造了一个收入渠道,而且你看,大家种兰花的多了,村里到处是花花草草,人居环境也好了。”
代咀村支部书记王炳生介绍:“新县这里的环境适合兰花生长,所以当产业园在村里规划建设时,村里人都很看好这个项目。通过兰文化产业园的带动,我们村的105户农户提高了经济收入,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