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竞技 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

028-251375765

联系一竞技lianxiyijingji

一竞技(ONE)官方网站
邮箱:https://www.dalql.com
手机:17741603009
电话:028-36719236
地址:一竞技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一竞技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

发布时间:2025-01-10 16:51 点击量:

  暖陽下,洱海波光粼粼,海鷗盤旋,水杉挺拔蒼翠,游客們三三兩兩漫步岸邊拍照,繪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靈動畫卷。

  背靠蒼山,面朝洱海,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大理灣橋鎮古生村熠熠生輝。但村民們說:“以前可不是這個樣子。”

  1996年,洱海暴發全湖性藍藻,水質堪憂。2003年,洱海再次大規模暴發藍藻,湖水透明度不足1米,部分水質直降為Ⅴ類。此后,一場洱海保衛戰展開。

  2015年1月,習總書記來到古生村,走上木棧道,同當地干部合影后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淨清澈。”

  習總書記強調,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當地干部群眾把總書記的囑托刻在了石頭上,古生村湖畔,一塊大青石上醒目地鐫刻著“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

  這份囑托也鐫刻在了當地干部群眾心中,轉化成鐵腕治污的堅決行動。開展洱海湖區界線、洱海湖濱帶保護界線、洱海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界線“三線”劃定工作,實施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完成1806戶生態搬遷……

  洱海保護治理,不僅是一場生態保衛戰,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綠色轉型發展。十年堅守,繪就了一幅碧水藍天的新畫卷。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1)

  冬季換了新裝的水杉,與蒼山洱海一同繪就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大理州洱海管理局供圖)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2)

  採訪組:2015年1月20日上午,習總書記來到位於洱海邊的古生村,當時走進了你家的小院,和鄉親們親切交流。請講講當時的情景,你對總書記最深的印象是什麼?總書記哪些話讓你記憶猶新?

  李德昌:當時那個場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2015年1月20日上午,我和家人站在院子門口,遠遠就看到一行人從洱海邊沿著湖邊小道走來,習總書記來了!總書記走進我家院子,和我們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談生產、問生計。總書記還稱贊我的院子:“這裡環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朴形態,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記得住鄉愁。”

  我的院子是2007年自建的,這種“三坊一照壁”的四合院,把坊、閣、照壁相結合,青瓦白牆,是我們白族傳統的建筑風格。當時村裡也有人建小洋房,但我還是覺得老一輩這種傳統的建筑住起來更舒服,方便我們生產生活,不過我把原本的木質結構改造升級成了磚塊結構。現在,我們古生村的建筑基本都是青瓦白牆,很有民族特色,大家也注意守住原貌,留住鄉愁,修舊如舊。

  最開始我其實不懂什麼是“鄉愁”。總書記來我的小院后,我經常回憶起那天的場景。總書記聊的是發展,說的是保護,話的是鄉愁。我一直在思考總書記說的話,漸漸覺得,假如你來到一個地方后,會想念這個地方,這就是一種鄉愁。我會懷念童年時在洱海抓魚、撈海菜花吃的快樂場景,這也是鄉愁。

  其實,美麗清澈的洱海就是我們的鄉愁,守住這份鄉愁是我們的責任。於是,我給我的小院取名“鄉愁小院”。

  採訪組:隨著洱海保護和鄉村發展,你的生活有了哪些變化?在你眼中,近年來洱海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李德昌:我是1967年出生的,家裡幾代人都生活在古生村。我還記得五六歲時,常去洱海抓淺水魚吃,那時洱海的水質極好,還沒有被污染。

  后來,大家靠海吃海,在洱海裡建魚塘、蝦塘,水質一點點被破壞。印象裡,上世紀90年代洱海經歷了幾次藍藻大暴發。當時水面一片綠油油,還散發出一股濃重的臭味。我也不再留在家鄉謀生,去外地做起建材生意。

  習總書記來考察后,洱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年政府對洱海整治力度很大,收污水、拆違建、修綠道,都是“真刀真槍”地干,洱海的水質眼看著越來越清。

  現在,我已經回到家鄉,變成了洱海保護故事的義務講解員。每天來“鄉愁小院”的游客絡繹不絕,我做過統計,最多的一天有4000多人來我家參觀。還有一次,五大洲15個國家的考察團來到小院。

  我的院子已經不是我一個人的院子了,在這裡讓更多人聽到洱海保護的故事,是我們古生村人的使命。我覺得這是一種榮耀,我們把總書記的囑托落實好,把洱海保護故事講好,讓更多的人知道,然后大家一起去保護生態環境,一竞技下载為我們的子孫后代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非常有意義。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3)

  採訪組:你覺得村民們對洱海保護的意識和態度有怎樣的轉變?對村子的未來有哪些期待?

  李德昌:以前大家沒有那麼強的環保意識,我們住在洱海邊,一些人把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水裡。我為了保護環境,和農戶還為這事拌過嘴、吵過架。

  習總書記來考察后,現在大家完全是從內心自發地去保護環境。一個最明顯的事實是,古生村路邊已經看不到垃圾,洱海邊非常整潔干淨。對生態環境的重視還體現在宣傳教育上,特別是小娃娃讀書這個階段,教育他們要保護環境,從而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地方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加強。自發地維護好、保護好我們的環境,這樣才能更好地謀出路,吸引更多游客留下來,讓村子發展起來,村民們都能發家致富。

  我們很期待習總書記再來古生村。我們想讓總書記看到這些年來這裡的變化:洱海越來越清,村子越來越整潔,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4)

  15歲起,我就跟著父親在洱海捕魚。1989年,我們向政府承包土地,建了個魚塘,那時洱海水很清,魚蝦多到撈不完。我們還加大投入,花幾萬塊錢把手搖船換成了機動漁船,想著能提升效益。

  1996年,洱海經歷了藍藻大暴發。為了保護洱海,政府實施取消網箱養魚、取消機動船的“雙取消”措施,到2000年又採取退魚塘還湖、退耕還林、退房屋還濕地的“三退三還”措施,我之前的投入泡了湯。

  那時候心裡真是苦悶,幾份文件一出,搞了十幾年的魚塘就這麼沒了?雖然政府發放補貼,但還是不能完全理解。后來,我在古生村開起客棧,這才深切體會到隻有好的環境才能帶來好的收入。洱海水質越來越好,游客越來越多,旅游業火爆,也帶火了我們老百姓的生意。我逐漸意識到,之前大家為了保護洱海所做的付出,都很值得。

  2015年,習總書記來到我們古生村,和鄉親們一一握手,親切交流。總書記囑托大家,“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

  這些年來,隨著洱海治理得越來越好,很多游客為了美麗的洱海來到大理,老百姓慢慢懂了總書記當年的話,意識到把洱海保護好有多麼重要,原來綠水青山真的可以變成金山銀山!

  2018年,大理市洱海生態環境保護“三線”劃定方案開始實施,我家客棧有一部分處於紅線范圍之內,需要拆除。這一次,我非常理解支持。我們古生村人的命運和洱海息息相關,洱海好,我們的生活就好﹔洱海不好,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好。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5)

  何利成:隨著自己思想上的變化,我想為洱海保護再獻一份力量,這些年我又經歷了一次轉型:開始搞生態農業。

  2021年,雲南農墾集團入駐古生村,建設農業綠色有機種植基地,我應聘成為古生片區管理員,走上了綠色種植的道路。

  2022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帶領團隊來古生村建立科技小院,致力於生態保護治理和農業高質量發展。他來談合作時說,我們一起把洱海保護故事繼續講下去,而且要比以前講得更好。

  最開始,我是抱著懷疑態度的,因為他們的方法和我們傳統種植不一樣。傳統農業種植是“大水大肥”,用的水和肥料都很多,而他們研發的綠色智能肥恰恰相反。這樣能種好嗎?我心裡直犯嘀咕。

  張院士給我解釋,就像小娃娃吃奶粉一樣,需要的時候才喂,種田也一樣,不要一次把肥料全撒到農田裡,而是精准施肥,並且使用的肥料都是綠色、低殘留的。

  我們拿出農田給科技小院做試驗,發現這套綠色種植方法既節約了農民的種植成本,又實現了增產增收,以水稻田為例,每畝能增收100多公斤。

  最關鍵的是,保護洱海環境。以前,按照傳統的種植方法,大量肥料撒下去,植物吸收不完,雨季一來,殘留的肥料就被沖進洱海。現在,按照科技小院的數字技術,精准施肥、節水節肥,保護了洱海水質。

  何利成:隨著科技小院的建設,現在村裡常駐的大學教授、研究生等,有將近200人,我覺得村裡不光是環境變好了,文化氛圍也越來越濃厚。這樣的氛圍對村裡的小娃娃們有很大影響。比如,我的小孫子在接觸了這麼多教授后,說自己長大后也要當科學家、當院士。

  我們古生村和前些年比起來,已經完全變了樣。生態的變化推動了綠色轉型發展,讓我們加速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我們越來越深刻地理解了習總書記當年的話。

  我期待能吸引更多游客來大理,給他們提供吃、住,讓他們吃著綠色產品,看到美麗的洱海,很期待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越來越多人走上致富路。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6)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帶領團隊在古生村建立科技小院,致力於生態保護治理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圖/趙渝)

  “依托秀麗的蒼山洱海風光,圍繞‘生態文明為本、歷史文化為魂’的發展思路,以旅游彰顯生態價值,強化生態文化賦能”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7)

  採訪組:2015年1月,習總書記在雲南調研時指出,希望雲南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習總書記的囑托,為雲南探索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緊扣“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大理市近年來做了哪些探索,實施了哪些政策措施,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楊國勛:大理市堅持以習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緊扣“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實施了多項措施。

  一是逐步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排污許可管理制度、河(湖)長制、林長制有效落實,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逐步構建。

  二是不斷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制度,嚴格分級分區管控措施,以洱海水質和水環境承載力為剛性約束,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優化功能布局。

  三是逐步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積極進展,“湖泊革命”攻堅向縱深推進,完成洱海流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深入實施城鄉綠化美化行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四是厚植生態文化底蘊。“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的生態文明理念成為大理市社會各界的共識共為。“洱海案例”和“洱海經驗”不斷推廣,洱海論壇成為機制性會議,以“洱海經驗”增進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認同。

  五是加快綠色轉型發展步伐。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把“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業構成的生態經濟體系,綠色經濟效益持續增長,以洱海保護治理為重點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正不斷轉化為生態價值、生態產業、生態經濟。

  採訪組:2015年1月20日,習總書記來到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的小院,稱贊道:“這裡環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朴形態,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記得住鄉愁。”你怎樣理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重要意義,這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牢記囑托,砥礪前行,大理市拿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楊國勛:我理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重要意義就是堅守蒼山洱海良好生態資源,守住“綠水青山”生態底線,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鄉愁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情感基礎。生態文明建設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就是為了留住人們心中的那份鄉愁。

  大理市各族干部群眾始終牢記習總書記對大理的囑托,在省、州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努力把古生村建設成洱海之濱生態環保優先、傳統文化濃郁、田園風光秀美的幸福家園和讓人“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典范,打造成為“中國美麗鄉愁第一村”和“鄉愁文化發源地”。

  10年來,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古生村從眼前的洱海到周邊的環境,從日常生活到家家戶戶人心所向,從產業到經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讓這樣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正在古生人的共同努力下夢想成真。如今,洱海周邊像古生村一樣的美麗村落串起成為讓人們流連忘返的鄉愁帶。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8)

  大理龍龕古渡被稱為“最佳愛情表白地”,吸引眾多新人前來拍照。(圖/趙渝)

  採訪組:和過去相比,洱海的水質、生態環境以及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哪些明顯變化?

  楊國勛:洱海湖泊面積252平方公裡,蓄水量29.59億立方米,是雲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也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然而,隨著洱海流域經濟發展、人口聚集和生產生活方式變化,洱海由貧營養湖泊向中營養湖泊,再到富營養湖泊演變,水質急劇下降。

  2015年,習總書記在洱海邊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指示,從此洱海保護治理進入全新的歷史階段。伴隨著“洱海清,大理興”口號的提出,大理市的治湖措施逐步開展。我們相繼開展“七大行動”“八大攻堅戰”,不僅針對湖濱民宿,村鎮污水、礦山、農業面源污染、入湖河道均納入整治范圍。

  此外,環湖生態修復、截污治污工程、流域綜合執法監管同步啟動。2019年以來,洱海流域共拆除違章建筑2150戶23.96萬平方米﹔實現了大蒜零種植﹔奶牛存欄從3萬頭減少到0.56萬頭﹔全面關停了洱海流域46座非煤礦山﹔運行城鎮污水處理廠12座,一體化村落污水處理站5座,建成污水收集管網4200公裡、化糞池10萬個,污水處理規模達每天26.2萬立方米,實現了流域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一項重要任務就在於,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如今,129公裡的環湖生態廊道不僅體現生態價值,還逐步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生態廊道上星星點點散布著大大小小的湖濱緩沖帶和濕地,為洱海構筑起一道物理隔離的綠色生態屏障,生態修復后美麗的洱海風光為周邊的民宿和餐飲帶來了更為火爆的生意,成為群眾走向小康之路的綠色通道。

  2020年9月以來,海西46公裡路段試運營,累計接待游客4424.14萬多人次。洱海流域內,正在推進種植業綠色有機化,建成省級綠色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州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打造“洱海綠色食品”品牌﹔推進農業節水減排,完成12.59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我們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的綠色循環新路。順豐洱海環保科技公司對洱海流域的畜禽糞便、餐廚垃圾、死亡水草等有機廢棄物進行全收集和資源化處理利用,生產生物天然氣和有機肥料系列產品,年可處理有機廢棄物195萬噸。同時,提供500多個工作崗位,在確保湖泊治理各主體全面持續參與湖泊保護的同時,構建以民眾、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多元主體共建共享共贏機制,讓生態移民安心,讓農民持續增收,讓人民群眾從洱海保護和綠色發展中長久受益,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採訪組:隨著洱海變清、游客增多,洱海周邊居民收入逐步增長。大理市怎樣平衡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在保護好洱海、守住綠水青山的前提下,大理市怎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產業綠色轉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楊國勛:大理市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對大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托秀麗的蒼山洱海風光,圍繞“生態文明為本、歷史文化為魂”的發展思路,以旅游彰顯生態價值,強化生態文化賦能,促進“生態+”多點融合。

  一是“生態+文化”。堅持得天獨厚的蒼洱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有機融合,創建A級景區11個,打造出大理、喜洲、雙廊、龍尾關等古城、古鎮、古村、古街,孕育出喜林苑、匠志集、璞真扎染、石空博物館等特色企業,鳳陽邑村、磻溪S灣、龍龕古渡等成為新旅游熱點。

  二是“生態+鄉村”。立足優美的蒼洱田園風光和白族鄉村風貌,通過“組織引領+社會投資+村民參與”,積極發展民宿、餐飲、旅拍等服務業,打造農旅結合的樣板,盤活鄉村資源資產,形成集“吃、住、游、玩、養”於一體的鄉愁體驗鏈。2023年,大理旅游民宿經營主體超6000戶,涉旅行業帶動周邊村民務工就業10余萬人,大理市114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15個村超百萬元。

  三是“生態+愛情”。圍繞“風花雪月·蜜月之都”“中國最佳愛情表白地”新品牌形象,招引頭部企業落地,舉辦目的地婚禮行業高峰論壇,目的地婚禮、婚慶旅拍產業已成為新的產業發展增長點。

  四是“生態+康養”。充分發揮宜養宜居的優勢,形成了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休閑旅游為一體的康養新業態,全年吸納夏避酷暑、冬避嚴寒的康養人群超200萬人次。

  五是“生態+體育”。突出“生態為基、賽事搭台、旅游唱戲”,先后成功舉辦瀾湄合作大理國際馬拉鬆賽、中國萬水千帆賽、七彩雲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大理站等品牌賽事活動,全國首屆戶外產業大會落戶大理,進一步引爆全民健身熱潮,帶動群眾體育鍛煉70余萬人次。

  生態之美,帶來了發展之變。2023年,大理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197萬人次,增長74.69%﹔實現旅游總收入1085億元,增長123.77%。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9)

  採訪組:目前,大理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麼?怎樣攻堅克難加以破解?

  楊國勛:目前,洱海保護治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洱海水環境質量尚未穩定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精准治理的路還很長,特別是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尚未實現根本突破,外源輸入風險依然較大,主要入湖河流水質還不能穩定達標,內源風險隱患有較大不確定性。

  同時,隨著環湖截污體系、垃圾收處設施、除藻控藻設施等運行維護,洱海保護治理“十四五”規劃項目、“洱海山水工程”及河道、溝渠、湖濱帶等的日常管護工作仍需投入大量資金。

  為持續抓好大理市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我們始終堅持以習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嚴格落實上級黨委、政府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決扛牢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

  我們嚴格落實治污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水生態的“三治一改善”治湖部署,系統實施洱海保護治理8個“三年精准提升行動”,扎實推進“系統治湖、科學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

  我們以洱海保護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大力推動傳統農業綠色化、有機化、數字化轉型,以資源循環拓寬產業發展空間,依托蒼山洱海美麗生態底色推動生態引領全域旅游蓬勃發展,引導廣大群眾主動參與綠色消費、綠色出行、低碳生活,逐步構建起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採訪組:新征程上,大理市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重點是什麼?有哪些具體的目標和計劃?

  楊國勛:新征程上,大理市將始終堅持把洱海保護精准治理作為踐行習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的具體實踐,統籌推進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全力提升洱海水質,改善洱海水環境,修復洱海水生態,強力推進城鄉“兩污”治理,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同時,我們要統籌好新興產業建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級,發掘特色優勢助推綠色產業發展,創新轉化生態產品價值,積極探索“生態+”“+生態”的實踐經濟,讓生態高顏值變成經濟高價值。

  大理市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堅持把“良好生態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全流域系統治理,用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保護洱海,動員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能力,推進洱海保護治理。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10)

  採訪組:近年來,大理州牢記習總書記囑托,圍繞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從“一湖之治”轉變為“流域之治”,再到“生態之治”,走出了一條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具體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趙國龍:2015年1月,習總書記在洱海邊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重要指示,10年來,大理州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決扛起洱海保護治理的政治責任,堅持以習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以洱海高水平保護和產業高質量轉型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綜合治理。

  我們對洱海的保護是從一個湖泊開始,隨著治理的推進,逐步發展為對流域的治理和整個生態的治理。洱海保護從“一湖之治”轉變為“流域之治”,再到“生態之治”,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

  2015年至今,我們累計投入資金超過400億元,對洱海及周邊城市、村庄、山脈、河流、農田等開展綜合治理,想方設法減少入湖污染負荷。

  在洱海流域建成20座污水處理廠、5743公裡污水收集管網、14.9萬個化糞池,初步構建起覆蓋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體系。對入湖河流實施生態化治理,27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優良率達到100%。

  在洱海流域全面推進洱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生態化綠色種植。對沿湖15米范圍內的1806戶、7270人實施生態搬遷,建成129公裡環湖生態廊道,為洱海構筑起一道物理隔離的綠色生態屏障。對流域進行生態修復,完成海東面山綠化5.8萬畝,建成濕地4萬畝。

  定期開展魚類增殖放流、生態調控和水生植物種植等工作,修復洱海湖體內“草藻魚泥”生態系統。通過不懈努力,洱海保護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入湖污染負荷持續削減,洱海水質總體穩定保持優良水平,水環境、水生態逐步改善。洱海水越來越清,洱海流域的生態越來越好,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採訪組:洱海湖畔,習總書記留下“立此存照”的約定,殷殷囑托“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你怎樣理解總書記“立此存照”的約定?

  趙國龍:2015年1月,習總書記來到大理灣橋鎮古生村,走上木棧道,同我們當地干部合影后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淨清澈。”他囑托我們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洱海是我們大理人民的“母親湖”,是大理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好、治理好洱海是民之所盼。

  習總書記留下“立此存照”的約定,這既是對大理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對大理干部群眾保護好生態環境的要求。10年來,大理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把洱海保護治理作為最具體、最現實的“國之大者”,作為踐行習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的生動實踐,始終以洱海高水平保護和產業高質量轉型統攬大理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系統施策、標本兼治、綠色發展、生態為民、共謀共建。

  洱海水質、水環境、水生態正逐步改善。海菜花被稱為“水質風向標”,水干淨到一定程度才能成活。曾經,洱海是有海菜花的,但隨著污染負荷增加,海菜花一度消失。如今,海菜花在洱海連片開放,洱海保護治理成效得到媒體點贊,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

  洱海保護治理的實踐表明,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必須秉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走一條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穩定改善的湖泊治理之路。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11)

  採訪組:科學治湖在洱海保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在洱海保護中運用了哪些先進的技術和方法?

  我們高標准建成中國·大理洱海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科研基地,不斷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環科院、中國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和院所的科研協作,組建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徐祖信,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劉永定,湖泊治理專家孔海南等權威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持續深化洱海水質、水環境、水生態變化規律研究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流域截污治污等重點難點科技攻關。

  我們建成覆蓋洱海流域“天空地水”一體化感知的數字洱海監管服務平台,匯聚26家單位、約36億條信息,實現監測數據、專家意見與行政決策、工作措施的互聯互通、深度融合,科學指導洱海保護精准治理工作。

  比如,數字洱海監管服務平台在洱海水質藻情的預警預測方面,可以實現提前7天預警和提前1個月預判。在初雨防控、藻華防控、水質目標精細化管理、湖區執法等方面,平台都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在科研方面,實施了洱海生態調查項目,摸清洱海“草藻魚泥”的生態本底,為下一步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撐。

  針對洱海COD(化學需氧量)問題,我們正在開展洱海COD來源解析及水資源變化對COD的影響研究和洱海底泥污染治理前期研究等工作,為洱海保護精准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立法在洱海保護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988年,我們首次制定《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目前經歷了5次修訂,新修訂的條例更加突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理念,嚴格制定“三區”管控實施細則,確保洱海流域開發建設行為有法可依。

  採訪組:洱海保護對於大理州乃至雲南省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怎樣更好地發揮洱海保護治理的示范作用?

  趙國龍: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是習總書記關心關注的地方,保護好洱海是“國之大者”。雲南省和大理州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省委主要領導親自擔任洱海省級湖長,省政府專門成立洱海保護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省級從2017年起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洱海保護治理。

  大理州委、州政府堅持一線工作法、項目工作法和典型引路法,切實強化洱海保護治理一線攻堅,州委、州政府主要負責人每月調度推動一次重點工作,確保洱海保護治理工作落實落細。

  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成立“洱海保護與流域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會”,把每月第一個星期六設立為“洱海保護日”,廣泛凝聚社會各界資金和力量,構建形成以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在雲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方面,我們正努力作出洱海貢獻。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12)

  採訪組:2024年9月,洱海論壇歐洲邊會在瑞士日內瓦舉辦,來自中國的“洱海經驗”首次走出國門﹔10月,2024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在大理州舉辦。舉辦洱海論壇的目的是什麼,取得了哪些成效?“洱海經驗”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怎樣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趙國龍:在習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洱海保護治理經過10年實踐,積累了得到國內外專家認可的良好經驗。

  通過“洱海論壇”向世界充分展示了習生態文明思想在洱海的生動實踐,宣傳了中國和雲南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積極成效,講述了洱海保護治理的感人故事,洱海保護治理的國際影響力、傳播力顯著增強。

  對洱海的保護涉及方方面面,這是一個全民保護的過程。每天,洱海邊都有成千上萬人投身保護工作,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守在一線。比如,有位畜禽糞便收集員叫李春喜,2024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每天早上6點,她准時出門,挨家挨戶收集畜禽糞便。從2016年起,這就是她的日常工作。

  幾年前,洱海周邊10多萬頭奶牛每天產生的糞便讓大家頭疼。如今,村庄變干淨了,洱海清澈如鏡,無數游客流連忘返。這些變化離不開像李春喜這樣的畜禽糞便收集員的辛勤努力。

  湖泊治理是世界性難題,洱海保護依然任重道遠。衷心希望與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一起共同交流探討湖泊治理和生態保護的科學路徑,誠摯歡迎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把湖泊治理的先進經驗傳播到大理、實踐在洱海,共同為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匯聚力量。

  下一步,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習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時刻牢記習總書記“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殷殷囑托,重點圍繞治污水、治垃圾、治農業面源污染、改善水生態“三治一改善”下功夫、做努力,全面推動洱海高水平保護和流域高質量發展,奮力把大理打造成為踐行習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教育基地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的全國示范樣板。

  原標題:《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

一竞技習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雲南省大理州干部群眾訪談錄(图13)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